
今天刷短视频听见有人用“齿冷”这词儿,当时没听懂就划过去了。结果晚上刷朋友圈又撞见这个词,心里那个别扭劲儿上来了,非得弄明白不可。 第一步:查词典翻白眼 抄起手机就搜“...
今天刷短视频听见有人用“齿冷”这词儿,当时没听懂就划过去了。结果晚上刷朋友圈又撞见这个词,心里那个别扭劲儿上来了,非得弄明白不可。
抄起手机就搜“齿冷啥意思”,弹出来的解释看得我直咧嘴——“耻笑久了牙齿发凉”?这都哪跟哪!我这人轴劲儿上来,直接翻出吃灰的《汉语大词典》,手指头戳着目录找“齿”字部,哗翻到212页,眼睛都瞅酸了才找到词条。书上是这么写的:“张口久笑则齿冷”,合着字面意思真是张嘴笑太久牙发凉!
琢磨半天还是觉得不对劲,这词现在谁用来形容牙口问题?干脆翻出《南齐书》电子版,抱着平板蹲沙发上一通乱戳。查到“乐豫送张畅儿”那段文言文,眼珠子差点瞪出来——“人笑褚公,至今齿冷”,好家伙!南北朝时期就有人拿牙齿发凉讽刺笑话别人了!
刚搞明白词源,手机叮咚响了。前同事发微信问:“听说你被新项目踢出来了?”整个人汗毛都竖起来了。上周熬三个通宵写的方案,组长拍胸脯说肯定带我,结果今天悄没声就换了关系户。微信群里同事都在刷“恭喜新同事加入”,我盯着手机屏,后槽牙突然丝丝冒凉气——这回真体会到什么叫“齿冷”了!

瘫在电脑椅里啃指甲盖,突然乐出声。当年那帮笑话褚渊的人,估计正龇着大牙嘎嘎乐。但谁能想到千百年后,这种小人得志的嘴脸,竟成了扎透世态炎凉的成语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