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突然被问卡壳了 昨天下午发小给我打视频,他家娃正好在旁边写作业。小孩突然举着课本问我:“叔叔,书上说‘右’字有个偏旁,可它没写叫啥名儿?”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第一反应张...
昨天下午发小给我打视频,他家娃正好在旁边写作业。小孩突然举着课本问我:“叔叔,书上说‘右’字有个偏旁,可它没写叫啥名儿?”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第一反应张嘴就说:“这不简单吗,‘口’字旁呗!”小孩儿眨巴眼没说话,他爸倒是在旁边嘿嘿一乐:“你确定?我刚也这么说的,被娃老师打叉了!”完了,我这脸有点挂不住。
挂了电话心里刺挠,我立马把书桌上堆的《新华字典》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全扒拉出来。翻开部首检字表,手指头戳着“右”字位置来回划拉——你猜怎么着?字典里压根没单独给“右”字标部首名称!就光写着它归在“口”部。可小孩老师说不对,肯定有猫腻。
我干脆打开电脑,搜“右的偏旁是啥”,结果更蒙圈了:
看得我眼晕,这跟字典对不上号!

眼看要翻车,我牙一咬点开古文字网站。放大镜怼着屏幕看甲骨文的“右”——嗬,画得清清楚楚!就是一只手朝上张开的形状,跟“又”字长得像双胞胎。查《说文解字》老古董,里面管这叫“手”的变形体,学名“𠂇”(音zuǒ)。
我盯着那个像“厂”字多一撇的怪符号直挠头:“这不念‘左’吗?咋写成‘𠂇’偏偏代表右手?”越琢磨越觉得老祖宗玩得花,左右手符号都能整混了!
今天早上蹲厕所还不死心,逮住要上学的小侄子测试:“宝,你看‘右’字左边这块儿像”他叼着包子含含糊糊说:“像数学老师打叉!”气得我差点把牙刷塞他嘴里。
硬着头皮给他画“𠂇”讲来历,小孩眼神越来越呆。他背书包出门前甩了句:“叔,老师直接叫它‘右字旁’,你搞这么复杂干”

跑回书桌翻出《汉字部首表》,这回真找着了!国家标准白纸黑字写着:名称就叫“右字旁”,编号168。我拍着大腿直骂自己蠢——较了半天劲,结果人家取名就这么简单粗暴!那些扯“ナ旁”“左字旁”的说法,全是野路子。
晚上特意视频打回去,开了屏幕共享给小孩看文件截图。“记住喽!考试碰到就说‘右字旁’,可别学叔钻牛角尖。”听见对面“”得特别响,我猜他爸肯定又在憋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