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 > 正文

望闻问切最早出自哪位名医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

望闻问切最早出自哪位名医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

望闻问切早出自哪位名医?中医诊断学发展史探秘 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诊断学里那个超级有名的"望闻问切",这玩意儿到底早是谁发明的呢?作为一个对中医特别感兴趣的小编...

望闻问切早出自哪位名医?中医诊断学发展史探秘
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诊断学里那个超级有名的"望闻问切",这玩意儿到底早是谁发明的呢?作为一个对中医特别感兴趣的小编,我近可是查了不少资料,发现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。

扁鹊:传说中的"望闻问切"创始人

说到"望闻问切",大多数人反应就是扁鹊。没错,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确实和这套诊断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不过说实话,扁鹊这个人本身就挺神秘的,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半真半假,但咱们中医界普遍认为他是"望闻问切"的奠基人。

望闻问切最早出自哪位名医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

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:扁鹊去见蔡桓公,远远一看就说"君有疾在腠理",蔡桓公还不信,结果后来病情一步步恶化,后不治身亡。这个故事在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里有记载,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,但至少说明在汉代人们已经把"望诊"的功劳归给扁鹊了。

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

其实"望闻问切"这套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。作为一个喜欢研究历史的小编,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:

时期 代表人物 诊断学发展
先秦 扁鹊 奠定四诊基础
汉代 张仲景 辨证论治体系形成
晋唐 王叔和、孙思邈 脉诊技术成熟
宋金元 钱乙、李东垣 专科诊断发展
明清 李时珍、叶天士 诊断理论系统化

看完这个是不是感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脉络清晰多了?我个人觉得神奇的是,这套方法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雏形,到现在还在用,而且确实有效,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!

望闻问切最早出自哪位名医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

"望闻问切"具体指什么?

作为一个经常去看中医的人,我发现很多朋友其实不太清楚"望闻问切"具体包括哪些内容。让我用大白话解释一下:

望诊:就是医生用眼睛看。包括看你的脸色、舌苔、体型、走路姿势等等。我次被中医看舌苔的时候还觉得挺奇怪的,后来才知道舌苔能反映这么多身体信息。

闻诊: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。医生会听你说话的声音、咳嗽的声音,甚至呼吸的声音。闻气味就比较尴尬了,包括口气、体味等等。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去看中医,医生让我咳嗽几声,然后就说我肺热,神了!

问诊:这个好理解,就是医生问你各种比如哪里不舒服、多久了、什么感觉、吃饭睡觉怎么样等等。我发现中医问的问题特别细,连你喜欢吃热的还是凉的都问。

切诊:主要是把脉,也包括按肚子检查。把脉真的是一门艺术,我至今搞不懂医生是怎么从手腕上摸出那么多信息的。

现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

作为一个关注现代医学发展的小编,我发现现在的中医诊断学也在与时俱进。很多中医院都引进了现代设备,比如舌诊仪、脉诊仪什么的,把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。

不过我个人觉得,无论科技怎么发展,"望闻问切"这套方法的核心价值不会变。它代表的是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,这是中医宝贵的财富。

我的个人体会

作为一个经常看中医的人,我特别佩服那些老中医。有一次我肠胃不舒服去看中医,老医生就看了看我的脸色和舌苔,把了把脉,然后问我是不是近压力大、睡不好,说得特别准。开了一周的药,吃完真的好了。

不过我也遇到过不太靠谱的中医,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开药,这种我一般不会再去看第二次。所以找中医真的要找有经验的,光靠"望闻问切"这四个字是不够的,关键看医生怎么运用。

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特别神奇的中医诊断经历?或者对"望闻问切"有什么自己的理解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!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