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仰止的意思与典故: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韵味的成语——"高山仰止"。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我就在想:这到底是形容山太高了得仰着头看,还...
高山仰止的意思与典故: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韵味的成语——"高山仰止"。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我就在想:这到底是形容山太高了得仰着头看,还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?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,原来这个成语背后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生哲理。
"高山仰止"到底啥意思?
先说说字面意思吧。"高山仰止"这四个字拆开来看,"高山"就是又高又大的山,"仰"是抬头往上看,"止"在这里可不是"停止"的意思,而是表示"到达"或者"向往"。合起来就是说,看到巍峨的高山,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仰头瞻望,内心充满敬仰之情。
不过成语嘛,从来都不会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。在咱们中华文化里,"高山仰止"更多是用来形容对品德高尚、学识渊博之人的无限敬仰和向往。就像我们看到一座雄伟的山峰会不由自主地仰视一样,遇到真正德高望重的人,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地敬佩和仰慕。
这个成语是从哪儿来的?
说到"高山仰止"的出处,那可得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《诗经》了。没错,就是那本中国早的诗歌总集!在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里有这么一句:"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"意思是:品德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,行为如大道般光明正大,让人愿意追随。
不过要说到把这个成语用得传神的,还得是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里的那句:"《诗》有之:'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'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"司马迁用这句话来形容他对孔子的敬仰之情——虽然达不到孔子的境界,但内心始终向往着。
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不少
孔子与弟子的故事
说到"高山仰止",经典的典故莫过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了。孔子作为万世师表,他的德行和学问确实像一座巍峨的高山,让弟子们仰慕不已。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:孔子的弟子子贡特别会说话,有次别人问他:"老师真有那么厉害吗?"子贡回答说:"老师的学问就像数仞高的墙,我这点本事连墙根都够不着,更别说看到里面的富丽堂皇了。"这不就是活脱脱的"高山仰止"吗?
还有颜回,他对孔子的敬仰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。孔子走到哪儿,颜回就跟到哪儿,把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记在心里。虽然颜回早逝,但他对老师的这种敬仰之情,确实体现了"高山仰止"的精神。
司马迁写《史记》的坚持
司马迁本人对"高山仰止"的理解也特别深刻。他遭受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,却依然坚持完成《史记》这部巨著,就是因为内心有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,有对古代圣贤的无限敬仰。
他在《报任安书》里写道:"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"这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,不正是源于对那些品德如高山般伟大人物的仰慕吗?司马迁虽然身处逆境,但心中始终有一座精神的高山指引着他前行。
现代生活中的"高山仰止"
其实啊,"高山仰止"不只是古人的专利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。比如:
1. 学术领域:学生对导师的敬仰
2. 职场中:新人对行业前辈的崇拜
3. 艺术圈:后辈对大师的推崇
4. 家庭里:孩子对父母的尊敬
我有个朋友是学画画的,她次看到张大千的真迹时,站在画前整整半小时没动,后来跟我说:"那一刻真的体会到什么叫'高山仰止'了,感觉自己这辈子都画不出那样的境界。"
不同角度解读"高山仰止"
角度 | 解读 | 实际应用 |
---|---|---|
教育角度 | 强调师道尊严,树立学习榜样 | 老师以身作则,学生见贤思齐 |
心理角度 | 人类天生对卓越的崇拜心理 | 偶像崇拜现象的心理基础 |
哲学角度 | 对至高境界的永恒追求 | 激励人们不断自我提升 |
社会角度 | 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 | 促进文化传承和道德建设 |
我的个人感悟
说实话,我以前总觉得"高山仰止"这个词有点高高在上,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。但后来慢慢发现,每个人心里其实都需要一座"高山"——不一定非得是孔子、司马迁那样的大人物,也可以是身边某个特别敬佩的人,或者是自己设定的某个目标。
我大学时的导师就是个例子。他学问做得特别好,为人却特别谦和。每次跟他讨论都能感受到那种"高山仰止"的氛围——不是因为他摆架子,而是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自然让人心生敬意。有趣的是,他常说自己也一直在"仰止"着更前辈的学者们。
所以我觉得,"高山仰止"不应该是让人感到自卑的距离感,而应该是一种正向的激励。就像登山一样,看到高山首先感到的是挑战的兴奋,而不是畏惧。我们敬仰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,是为了让自己也有向上的动力。
小贴士:如何正确理解"高山仰止"
1. 别把它当成压力:高山是用来仰望和靠近的,不是用来打击自信的
2. 找到适合自己的"高山":不一定非得是举世闻名的人物
3. 转化为行动力:敬仰之后要思考如何学习提升
4. 保持平常心:高山再高也是由土石构成的,伟人也是普通人成长起来的
写在后
聊了这么多,不知道大家对"高山仰止"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?其实我觉得这个成语妙的地方在于,它既表达了对他人的敬仰,又暗含了自我提升的愿望——因为仰止高山的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高度。
你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有"高山仰止"之感的人或事?是某个老师、长辈,还是某本书、某件艺术品?欢迎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