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缶这个字,真够让人头大的 那天我刷短视频,偶然看到一个古装剧里的台词提到“缶”,这字读fǒu,听着就陌生,我愣是读成什么“fu”或“ou”,闹笑话了。赶紧查手机,原来是...
那天我刷短视频,偶然看到一个古装剧里的台词提到“缶”,这字读fǒu,听着就陌生,我愣是读成什么“fu”或“ou”,闹笑话了。赶紧查手机,原来是个古老的意思,指瓦罐、陶罐,现在几乎没人用,纯属生僻字。
接下来我试着自己组词,想背几个常用的好记起来。刚开始翻古诗词集,一页页盯半天,只抠出个“击缶”,说是古代喝酒的娱乐方式,听起来挺美,但念起来别扭,读得快了还和“击否”混淆。接着查成语词典,翻来覆去也就找到个“瓮缶之交”,意思是穷朋友间的交情,生搬硬套的,意思也不贴现代生活。
搞了一上午,我发现难点确实扎堆儿,不是一般的难啃。
那会儿我差点放弃,心想反正现在谁还用这破字,考试也不考,纯粹浪费时间。

不爽归不爽,我还是不服输,硬着头皮试了几个简单法子。第二天一大早,我盘腿坐沙发,拿出本子和笔开干。
先试试联想记忆法:看“缶”的样子像不像个瓦罐?我就画了个草图,顶上圆圆的是盖,底是方形的罐身,然后在旁边写“fǒu”的音,心里念叨“覆盖的盖子”,声音像“覆—ou—fǒu”,反复念几遍,果然顺溜不少。
接着搞故事串联:找最常见的“击缶”,编个小故事。“老爷爷喝酒时,拿着缶敲出声音,边击边唱‘fǒufǒu,快乐人生’”。听起来傻了唧的,但写下来读几遍,记忆深刻多了,晚上做梦还梦见。
用场景应用法:我故意在朋友圈发状态:“今天喝老茶,找到个瓦缶当茶具”,有人评论问啥意思,我就解释一遍,实际用一次,印象深过看书十倍。

试完这仨法子,不过三天,我再也没弄混过,“缶”也顺溜记牢了。成就感爆棚!
磨蹭这个“缶”字,我莫名想起去年一档子破事儿。那会儿我回老家探亲,赶上疫情高峰,村里要求学个啥古诗文比赛,背一堆生僻字充场面。里头就有“缶”字,我还真没当回事,直接跳过了。
结果比赛当天,主持人抽考到我身上,问题偏偏就是“缶怎么组词”。我这驴脑子一片空白,嘴皮子哆嗦半天蹦不出个词,全场哄堂大笑,脸上火辣辣的。完了还耽误拿奖品,就一盒特产茶叶,眼睁睁看着邻村大妈拿走。
回来路上,我跟老婆吐槽,她嘴一撇:“早叫你练练偏门的东西,非说没用,现在吃瘪了。”这话糙理不糙,从那以后,我但凡碰见生僻字,都卯足劲儿啃一啃。虽然“缶”用处不大,但学透了挺充实,省得以后再当台面上打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