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正文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 朋友们,今天我要跟你们聊一个让我差点把电脑砸了的话题——那些打着"哲学思考"旗号的小游戏。说真的,玩过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玩游戏,而...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

朋友们,今天我要跟你们聊一个让我差点把电脑砸了的话题——那些打着"哲学思考"旗号的小游戏。说真的,玩过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玩游戏,而是游戏在玩我。

初遇"哲学"小游戏

记得次接触这类游戏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。我在网上闲逛,看到一个标题写着"测试你的思维深度"的小游戏。作为一个自认为有点小聪明的人,我毫不犹豫地点了进去。结果呢?不到十分钟,我就开始怀人生了。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

游戏一开始很简单:屏幕上出现一个红色按钮,旁边写着"不要按这个按钮"。这还用说?我当然是立刻按了下去。然后屏幕上显示:"你为什么要按这个按钮?"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哲学拷问:

你是因为被禁止才按的吗?

你确定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吗?

如果人都按了这个按钮,它还是"不要按"的按钮吗?

玩过极坑爹的哲学小游戏的人都崩溃了

我当时的表情大概就像地铁老人看手机.jpg(虽然不能用emoji,但你们懂的)。

游戏设计的"恶意"

这类游戏坑爹的地方在于,它们看起来简单得可笑,玩起来却让人抓狂。下面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"哲学折磨"方式:

折磨类型 游戏表现 玩家反应
无限循环 "你确定吗?"→"你真的确定吗?"→"你百分百确定吗?" 开始怀自己的决定
自我指涉 "这句话是假的"之类的悖论 大脑过热,急需重启
存在危机 "如果游戏中的角色知道自己是游戏角色" 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某个高级存在的游戏角色

可怕的是,这些游戏往往没有明确的结局或胜利条件。你玩着玩着就会陷入一种"我到底在干什么"的迷茫状态。

我的崩溃时刻

让我分享一个特别"精彩"的游戏体验。这个游戏叫《缸中之脑模拟器》。一开始,你控制一个小人在空白的房间里走来走去。渐渐地,游戏开始暗示这个小人可能只是一个被放在缸里的大脑,的感知都是被输入的信号。

然后游戏问你:"你能证明你不是缸中之脑吗?"

我盯着屏幕看了十分钟,试图想出反驳的理由,结果越想越觉得好像真的不能证明。那天晚上我失眠了,躺在床上思考现实是否真实。感谢这个游戏,让我体验了一把低配版笛卡尔。

为什么我们还要玩?

说到这里,你们可能会问:既然这么折磨人,为什么还要玩呢?这就是这类游戏狡猾的地方——它们虽然让人崩溃,但也确实引发了真正的思考。

在普通游戏中,你可能会为通关而兴奋,为失败而沮丧。但在哲学小游戏中,你的情绪会更加复杂:困惑、顿悟、更多的困惑、一丝恐惧,后是某种奇怪的满足感。就像吃完超辣火锅后的感觉——过程痛苦,但就是停不下来。

而且说实话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有一个东西真正让你停下来思考,而不是机械地滑动屏幕,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了。

如何幸存下来

经过多次"哲学拷打"后,我总结出了一些生存技巧:

1. 不要较真:这些游戏的目的就是让你较真,所以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别太认真。

2. 享受困惑:把思考过程本身当作乐趣,而不是非要找到答案。

3. 适时退出:当你感觉太阳穴开始跳动时,就是该关掉游戏的时候了。

4. 找人吐槽:玩完后和朋友分享你的崩溃经历,通常会发现大家反应都一样好笑。

记住,这些游戏就像精神过山车——刺激但不必当真。如果你开始怀现实,那就出去走走,摸摸树,踢踢石头,确认一下世界还是那个世界。

推荐/避坑清单

为了让你们既能体验这种"独特乐趣",又不必经历我的崩溃,这里简单列出几个著名"哲学小游戏"的特点:

《史丹利的寓言》:多重结局,旁白会嘲笑你的每个选择

《The Witness》:看似解谜游戏,实则意识流体验

《Baba Is You》:用推箱子玩法颠覆你的因果认知

《Undertale》:让你思考暴力在游戏中的意义

如果你想保持心理健康,建议从《史丹利的寓言》开始,它至少还有点幽默感。如果想挑战极限,那就直接上《The Witness》,保证让你看现实世界时都开始寻找隐藏图案。

你玩过让人崩溃的哲学小游戏是什么?是被无限循环的问题折磨,还是被某个突如其来的存在主义危机击中?来分享一下你的"被游戏玩"经历吧!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