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两天在社区朗读会上可丢人了。我自告奋勇站起来念稿子,碰到"表演"这个词张嘴就读"yǐ an",前排教语文的退休张老师突然举手:"小刘,'演'字后鼻音得咬住,你这读成'...
前两天在社区朗读会上可丢人了。我自告奋勇站起来念稿子,碰到"表演"这个词张嘴就读"yǐ an",前排教语文的退休张老师突然举手:"小刘,'演'字后鼻音得咬住,你这读成'椅安'了"全场二十多个人唰地盯过来,我脸刷就红了。
回家立马翻出闺女的小学拼音表,把"演"字拆了个底朝天。原来这字是y和an拼的,但y根本不能拖长音!我以前老习惯把"y"读成"衣",后面"an"又没力气卷舌头,整个字活生生被我肢解成"衣-安"。本子被我用铅笔划拉得都快破了,突然发现个关键:这个y是贴住牙齿憋出来的气声,嘴唇要扁得像微笑那样。
干脆拿笔记本画了个对比表格:
怕记不住还画了个蠢图:在"y"旁边画了颗牙齿,箭头标着"上牙轻碰下唇"。

第二天切菜时魔怔了似的念叨:"烟、眼、演...",把"演员"说成了"燕园"。"啪"!刀差点剁到手指。第三天早上刷牙更离谱,满嘴泡沫还在嘟囔"y—an",突然像开窍了似的发现:只要把"y"当作气流挡板的开关,后面"an"喷出来的瞬间卷舌,音就对了!激动得牙膏沫喷了半镜子。
现在看见"演"字条件反射缩嘴唇。上周超市遇见张老师,故意在她面前念"文艺表演",舌头利索得自己都吓一跳。总结下来就三点:
前天看直播又听见有人把"演技"念成"椅技",差点把手机摔了——这该死的母语羞耻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