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遇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得赶紧记下来。本来是辅导我家小子语文作业,这小子突然指着课本问“槛猿笼鸟”啥意思,为啥跟“画地为牢”放一块儿。我张口就想解释,结果话到嘴边卡壳...
今天遇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得赶紧记下来。本来是辅导我家小子语文作业,这小子突然指着课本问“槛猿笼鸟”啥意思,为啥跟“画地为牢”放一块儿。我张口就想解释,结果话到嘴边卡壳了——这俩词儿好像差不多,又好像不太一样?
当时那个尴尬,当爹的权威瞬间掉地上了。我立马掏出手机查:“槛猿笼鸟解释”。嚯,跳出来一堆“被关着的猴儿和鸟儿”,这不就是被束缚、没自由嘛接着又搜“近义词”,好家伙,“笼中之鸟”“池鱼笼鸟”刷屏了,看着都跟“关动物”有关。
越看越懵圈:“这不都一个意思吗?课本凭啥放俩?” 我琢磨着不行,得捋清楚。干脆摊开笔记本,左边写“槛猿笼鸟”,右边列搜到的“近义词”。
我这人轴,搞不明白睡不着觉。晚上孩子睡了,我泡了杯浓茶开始较真:

啪!我一拍大腿:懂了!根本问题在这儿: “槛猿笼鸟”和它的近义词亲兄弟们,区别就在那个“物理笼子”上!
“槛猿笼鸟”、“笼中之鸟”、“樊笼之鸟”——这些词,核心是“看得见摸得着的笼子”关着你,是真有栏杆、有笼壁把你困住了!但“画地为牢”?纯属心理作用,自己吓自己!可能根本没栏杆,自己不敢迈出那个圈儿!一个锁在身上,一个锁在心里!
翻翻词典和网上的解释,果然印证了:书上介绍“槛猿笼鸟”时,后边紧跟就是强调现实的束缚感。而那些“近义词”,全是围着有形禁锢打转儿的表兄弟。至于其他形容精神枷锁的词儿,根本挤不进这个“物理囚禁”的小圈子!
更可乐的是第二天,我正得意地跟娃讲这发现,小子居然翻个白眼:“爸你查这么久才明白?我昨天看你查的时候就知道了!” 然后他指着作业本说:“喏,书上把‘画地为牢’放后面,就是想告诉我们,一个是真笼子,一个是假笼子呗!这还用比?”

好家伙,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!被这臭小子用我熬夜的成果反将一军!不过也用孩子的话总结再清楚不过了:槛猿笼鸟这一大家子,关你的笼子都是焊死的铁条!想挣扎都没门儿!其他的?哼,那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画着玩的!
下一篇:什么眼镜框最好